当前位置:专栏天地
3.15金融消保教育活动
疫情当前,认清各类新型诈骗套路!


发布时间:2020-03-13

      

       当前,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在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却有不法分子绞尽脑汁趁机诈骗!大家要认清这些诈骗套路,切实维护自身的金融消费合法权益,不给骗子以可乘之机。

 

       一、虚假信息诈骗类

       1.“机票退改签”虚假信息诈骗

       不法分子会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名义对外散布将机票、火车票退票改签的虚假信息,诱导用户拨打不明电话或点击不明网址链接,从而套取银行卡账号、密码及验证码等个人信息,转走钱财。

       2.“虚假购物消费”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群众急于购买储备口罩等医疗防疫物资的焦急心理,谎称有货或者可以帮忙代购,在群众付款后,不发货或直接拉黑失联,骗取钱财。

       3.“网络刷单”虚假信息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疫情发生以来,大量群众无法工作的情况,发布“足不出户、工资日结、报酬丰厚”等刷单广告,实施网络刷单诈骗,引诱受害人刷单付款后,拒不退款,骗取钱财。

       4.“特效药”虚假信息诈骗

       不法分子谎称有提高身体免疫力的特效药,对预防新型肺炎有非常好的功效,诱导用户购买,并在钓鱼链接中设置病毒,盗取用户个人信息后盗刷钱财。

 

       二、冒充诈骗类

1. 冒充慈善机构

诈骗分子冒充慈善机构或民政部门,向群众发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献爱心”的虚假信息,利用群众的同情心理进行诈骗。

2. 冒充身份冒充熟人诈骗

犯罪分子首先盗取被害人微信、QQ等聊天工具,尔后冒充被害人编造住院充话费等各种理由骗取被害人亲戚朋友钱财。

3. 冒充客服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可能会冒充商家客服、快递客服以新型肺炎、企业复工推迟、快递滞留等为由实施诈骗,当您收到此类信息和电话时,千万不要轻信,应立刻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4. 冒充医院、社区工作人员

       诈骗分子通过在二手交易网站、各种社交网站散布信息,冒充医院或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可帮忙联系医院提供住院床位,而后诱导受害人进行转账汇款,最终实施诈骗。

 

 

 

       温馨提示:

       1、接到退改签的电话或短信,一定要拨打航空公司官方电话核实情况,不可以拨打短信中的电话号码;

       2、网上购买医疗等防护用品或药品要慎重,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

       3、不要点击来源不明或陌生号码、网站发送的网址、链接,不要随意泄露、填写个人敏感信息,尤其是银行账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信息;

       4、为疫区捐款,首先应先确认是国家认可的正规机构,其次汇款转账通过银行汇款进行,陌生人要求转账,一律拒绝;

       5、收到各类要求转账汇款等信息,一不要贪婪,二不要惊慌,一定要多渠道验证确认,不要轻易给陌生人汇款。

 

 

       防骗锦囊

 

       1、收到信息一律多方验证

       收到亲属感染信息,一定要与亲属本人、医院进行确认,切勿盲目打款。

       2、网购一律找正规渠道

       不点击陌生号码发来的网址,遇到车船机票退改签信息,一定要拨打官方客服进行核实确认。

       3、推销特效药一律不信

       密切关注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不买所谓的特效药,不泄露个人信息给任何人!

       4、捐款一律认准正规途径

       爱心捐款要认准正规捐款渠道。您可登录中国银行手机银行-疫情实时动态播报-爱心捐款,选择湖北省慈善总会和湖北省红十字会进行快速捐款,也可手动输入善款接收机构账户,奉献您的爱心。

       5、退款一律使用官方途径

       要通过官方客服电话、正规商家平台进行退款操作。任何人索要短信验证码都不能给!

       6、诱导点击链接和拨打电话透露个人卡号等信息的短信一律不信

       银行不会以增额、逾期冻结、征信黑名单等向您索要卡号、有效期、密码等信息。短信验证码相当于交易密码,凡是索要短信验证码的都是骗子!

微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