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仅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而且对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夯实社会管理创新根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目前,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绝大部分还是小型和微型企业。由于其基础性资料缺乏,信息不透明,财务数据不准确、不真实、不完整,银行难以用“常规”评估其还款能力和信贷风险;规模小、固定资产少、有效抵押物不足,缺乏第二还款来源,银行信贷风险难以控制;经营灵活、资金周转快,要求贷款手续简便、快借快还,一般情况下银行的公司贷款业务流程难以满足等特点,小微企业是融资活动中的“弱势群体”,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为解决这一矛盾,扶持微小企业做大做强,广泛吸纳社会就业,为创新社会管理夯实根基,德阳银行专门成立了微小企业贷款中心,在全省范围内率先进入“微贷”这一业务领域,进而让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在创业和展业过程中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设立微小企业贷款中心,是德阳银行“立足地方、支持中小”市场定位向下进一步的延伸,为广大个体工商户、小企业提供了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品种,充分体现了其“市民银行”的社会形象。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该行按照“八专模式”着力打造“小额信贷工厂”,为小微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特色化、专一化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之路。据了解,截至今年8月末,贷款客户1459户,贷款余额4.65亿元,户均贷款余额31.87万元;从业务开办至今累计发放贷款7.88亿元,先后支持3606户小微企业发展生产,解决了5000余人的创业和就业,“小额信贷工厂”初见成效。
成立专设机构
德阳银行成立微小企业贷款中心,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办微小企业贷款业务,为广大微小企业提供贷款、结算、咨询、财务顾问等全方位、一站式的综合性金融服务。2010年10月,该行与台湾中小融辅公司合作开展共同营运,为服务小微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保证。
组建专业队伍
德阳银行通过内部选拔和公开招聘等方式建立了一支素质高、作风硬、能力强、服务好的专司服务小微企业的客户经理团队,负责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建立健全了较为完善的人员培训机制,从业人员均经过严格考评并持证上岗。
引进专门技术
从2007年开始,德阳银行就积极引入德国IPC公司的小微贷款技术,找到了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有效载体。该行还与台湾中小融辅公司合作,引进小企业贷款评分卡、个人打分卡技术和风险预警系统,使小微贷款业务朝着可复制化的“小额信贷工厂”模式发展,既降低了服务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研发专属产品
根据小微企业生命周期和贷款需求“短、频、快”的特点,德阳银行量身定制了多款信贷产品,先后研发了“薪想事成”个人贷款系列产品职工信用贷款、个人房地产抵押贷款、按揭贷款户二次贷款;“加大业大”小企业贷款系列产品微型企业信用贷款、微型企业经营性贷款、小企业经营性贷款、抵押物余额贷款、设备按揭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商场商户贷款。
实行专项管理
德阳银行针对小微企业信贷需求“额小、频急”的特点,设置专门的审批队伍,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简化审批程序,开通小企业授信业务绿色通道,建立了快速审批机制,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并指定专人进行小微企业风险管理,既提升效率又控制风险。
开发专门系统
积极运用科技手段,德阳银行引进和开发了小微贷款信贷管理系统,对小微企业融资等情况做到可以随时抽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对客户贷后管理及相关信息,建立完善了风险预警监测报告和管理制度。
建立专项考核
德阳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专营机构实行单独的会计核算,建立小微企业客户经理绩效专项考核制度,使客户经理效益工资收入与工作业务量、利息收入、贷款质量、管理水平等全面挂钩,激励客户经理积极投身到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工作中。
创立专门文化
为保持服务队伍素质,树立服务小微企业的良好形象,德阳银行还结合小微企业贷款的特点,创立了其独特的服务小微企业的信贷文化,即承载“与客户一起成长、一起分享”的发展使命;达成“无报表、无抵押,是小微企业的特点而不是小微企业的缺点”的集体共识;掌握“基于个人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现金流分析技术;倡导“微小贷款、微笑贷款”的服务精神。王凌 本报记者 李涛
来源\上传: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