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到茶,初时并不知该从何下手,单论茶叶或品茶稍显浅薄,若论茶道或者茶文化,又远非我等小儿可以驾驭,如此三番,便本着分享的心情粗谈茶之二三事。
茶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之一,史料上有关于茶的最早记录可追溯至西汉,传承千年,已然在品饮之上发展形成一种文化并传诸四海。从明代顾炎武的“秦人取蜀,始知若饮事”,人们普遍认为饮茶风习是从四川传出,在三国时期贵为宫廷饮料,至唐时渐渐兴于坊间成为大众饮品,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了关于茶的第一部系统性著作《茶经》,该书被誉为茶叶的百科全书,从茶的起源、产地、采茶、制茶、饮茶等都作了详细阐述。
如今,人们习惯根据色泽将茶分为六大茶系: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按照发酵程度又区分为不发酵、半发酵、全发酵和后发酵。中国名茶中,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信阳毛尖均属绿茶,祁门红茶属红茶,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属青茶,君山银针则属黄茶。绿茶未经发酵,白茶、黄茶轻微发酵,青茶半发酵,红茶全发酵,黑茶则属后发酵茶。
茶艺
若只是将茶当作普通饮品,只需要茶杯一个,开水一壶,并茶叶若干即可,但当茶与礼、茶与禅联系起来以后,人们对茶的追求已不再满足于解渴,而是渐渐开始注重形式和程序,称之为茶艺。茶艺,是有关烹茶、饮茶及以茶待客的艺术,包括选茗、择水、烹茶、茶具、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潮州工夫茶是中国茶艺的古典流派,日本的煎茶道、台湾的泡茶道都来源于此,其基本步骤包括:温壶、投茶、洗茶、泡茶、分茶、敬茶、闻香、观色、品茶、谢茶等,每一道程序都有讲究。当然,一壶好茶最主要的还是水、火、冲三决,陆羽在《茶经》中写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而火,也讲究一个活字,就是炭有焰的意思。冲即是冲茶,将水注入茶中。不同的茶,对水温、冲泡的力度均有不同的讲究,普洱茶多为乔木,讲究沸水高冲,绿茶则多取自茶树新叶芽,茶叶细嫩,沸水冲泡会破坏茶芽中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失味,故一般用水在80℃左右并缓慢注水入茶。除此之外,不同的茶叶从储存到冲泡所用器皿材质也不尽相同,如此种种,可见确实是颇为考验“工夫”的。
茶道
茶,最先是作为食用和药用而存在的,当晋升为宫廷饮料以后,逐渐被赋予了外在的礼仪,而在茶以其清淡、虚静、凝神的功能广受宗教徒的青睐以后,又被赋予了精神上的内涵。茶艺是茶道的基础和载体,而茶道则是茶艺之上的一种修行、体悟。不同国家对茶道有不同提法,日本茶道精神追求茶道四规:和、敬、清、寂,即平和、尊敬、清洁、静寂。韩国则为和﹑敬﹑俭﹑真,中国各家也有不同提法,但核心离不了一个“和”字,饮茶的人心态平和,闹中亦能取静,便也不必刻意追求一个清静所在。
人说,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莱特,我也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茶道,于那浮浮沉沉、高冲低斟中,体悟放下与拾起。
互联网金融部 姜林